不久前發佈的北京市癌症數據最新播報顯示,肺癌依舊高居男性癌症發病率的第一位(77.94/10萬),女性癌症發病率的第二位(64.63/10萬) 。專家預測,我國肺癌的發病率還處在快速上升期。面對來勢洶洶的肺癌,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戰勝肺癌的關鍵。
  肺部小結節多是在健康查體中發現的,一部分會發展為肺癌。查出有肺部小結節是否必須手術切除?我們來看看專家怎麼說,千萬不要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CT檢查才能查出肺部小結節
  在當今先進的診斷設備和醫療技術條件下,早期發現肺癌併進行徹底根治並不困難,困難的是人們普遍缺乏主動查體的意識,以至於,大多數肺癌患者一發現就已經是晚期,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李劍鋒說:“早期肺癌沒有任何癥狀,在臨床上因出現癥狀第一次就診時85%的肺癌患者就已經是晚期了,晚期肺癌的總治愈率只有不到5%,而最早期的一期A的患者手術後5年的生存率可達70%-90%。國外的經驗顯示,通過低劑量CT(LDCT)實現的肺癌早診能降低總死亡率20%,這是近年來對提高肺癌治愈率的最大貢獻。”
  早期肺癌主要表現為無癥狀的肺部小結節,現在各單位每年都會組織職工進行常規體檢,其中有一項是拍胸片,有些人認為胸片正常就沒事兒了,實際上,要發現早期肺癌還是得依靠CT檢查。根據NCCN肺癌早期篩查指南,李劍鋒建議對肺癌的高危人群應該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CT檢查,如55歲以上、吸煙30包年(每天吸煙包數乘以年數)和50歲以上吸煙20包年且有危險因素者。
  超過10mm的肺部小結節需要手術切除
  目前先進的影像學檢查可以發現很小的結節,這些結節中有可能潛伏著惡性腫瘤細胞,因此,有些查出肺部有結節的人思想壓力很大,覺得自己有可能得肺癌了,一定要做手術切了。但李劍鋒說,“健康人查體,10%會發現有肺部小結節,沒有任何癥狀,不是所有的肺結節都需要手術切除。小結節到底要不要切,要根據結節大小、形狀及隨時間的變化趨勢進行判斷,選擇觀察或在合適的時機手術。”李劍鋒指出,4mm以下的結節在臨床上沒有意義,5到8mm的結節半年隨訪一次,8到10mm的結節要三個月複查,如無變化逐漸增加複查時間,並連續觀察兩年,而超過10mm的結節就要考慮外科手術了。
  現在亞洲人群中高發的一種特殊類型的肺部病變引起了醫學界廣泛重視,在CT上表現為磨玻璃樣密度影(GGO或GGN),文獻報道70%-80%都是惡性或潛在惡性的,比實性結節更危險。但是這種結節發展很慢,有的甚至10年不變,手術治愈率可達100%。所以發現了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根據具體情況擇期切除即可。“我門診有個GGO病人手術10年了還在擔心,心理的陰影無法消散,實在沒有必要。”李劍鋒教授說。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是國內最早開展並致力於推廣肺部微創小結節早診早治的中心之一。由於現代胸腔鏡技術只在胸部切開兩三個小孔即能完成手術,手術後疼痛及併發症明顯減少,使病人對以往令人望而生畏的開胸肺切除手術能夠輕鬆應對,術後三四天即可出院。
  一期B以上的肺癌患者
  越年輕越推薦其做化療
  在微信圈中一直傳著一個消息,癌症病人不應該做化療。李劍鋒認為這種說法過於片面,“目前對肺癌患者我們進行的是綜合治療、規範化治療和個體化治療,根據患者的不同分期和具體情況選擇手術、化療、放療或靶向治療的各種組合,對大多數病人是有生存獲益的——延長生命甚至提高治愈率”。對於一期A的肺癌患者,手術切除就可以,手術後無需化療;而對於一期B的高風險肺癌患者,應該進行術後化療,5年生存率可以提高5%左右;對於二期以上則必須化療,受益率更高。晚期的肺癌患者還可以選擇個體化的靶向治療,當然需要檢測有無基因突變。
  提到化療,許多人的印象都是噁心、嘔吐、掉頭髮,其實目前新的化療藥物毒副作用已經比老的化療藥小很多,甚至不掉頭髮。患者堅持4輪化療沒有問題,而且肺癌診療規範也是建議需要化療的患者進行4輪化療,多則無益甚至有害。當然,如果患者是不吸煙的女性,而且得的是腺癌,那麼有60%-70%的可能性對靶向治療有效,但目前數據顯示,靶向治療只有晚期患者才能夠獲得優於化療的效果。李劍鋒說:“考慮到化療的獲益和毒副作用,對於75歲以上的肺癌患者不建議其做化療,一期B以上的肺癌患者越年輕越推薦其做化療。”
  鏈接
  肺癌發病率增長趨勢還會持續多久?
  從臨床上看,最近十幾年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增長迅速,北京地區肺癌患者10年間增加了40%左右。李劍鋒認為,這一增長趨勢還將持續15到30年。肺癌的發病率是和工業化程度密切相關的,李劍鋒說:“美國從2000年開始,肺癌的發病率逐年下降,這主要得益於禁煙運動和良好的空氣質量。北京地區的延慶和密雲肺癌發病率最低,與那裡比較好的空氣質量不無關係。”
  肺癌的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55歲以上,李劍鋒做了形象的比喻:“人體就像一部運轉的電腦,運轉的年頭兒越長,體內積攢的垃圾越多,癌細胞越不容易清除。”近年來,隨著國家30年的工業化進程,臨床上30多歲、40多歲的肺癌患者也時常能見到,但最多的還是上了年紀的。
  吸煙是肺癌的主要發病因素嗎?
  可以肯定地說,吸煙是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為了健康,提倡煙民儘早戒煙。美國肺癌發病率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政府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持續不斷的控煙努力。李劍鋒指出,除了吸煙,各種污染也不容忽視,如空氣污染,包括居室裝修污染、汽車尾氣污染、燒烤食品污染等,也是肺癌的危險因素。對人民醫院近5年1000多例胸腔鏡手術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做統計分析,發現67%的患者是不吸煙的,這些人得肺癌可能就跟大環境污染有關了,比如PM2.5,就很難防護,直接吸入到肺組織的最深部——肺泡。
  CT檢查是否會多“吃”射線?
  有人擔心CT檢查的“吃線”問題,李劍鋒說:“普通的CT檢查確實會吃線很多,一次CT檢查相當於拍400個胸片,而低劑量的CT檢查不用擔心吃線問題,如64排的CT調低劑量檢查一次只相當於拍5次胸片,對健康查體來講完全可以接受。”但對於50歲以下不吸煙者是否要考慮每年常規CT體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應結合其他危險因素比如被動吸煙、從事高污染職業或有家族史等考慮。從政策方面還有衛生經濟學的考量。
  文/本報記者鄭淑華  (原標題:肺部小結節必須要手術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nmkhziz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