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汪閩燕文/圖
  許多來到德國的游客,總要帶幾件“德國製造”的東西回去,這不僅僅是因為標有“德國”的紀念意義,更是因為“德國製造”是產品可靠、耐用、安全、精準的代名詞。
  在從北京飛往德國法蘭克福的飛機上,記者便首先感受到了“德國製造”的魅力。坐在鄰座的一位經常到德國出差的旅客,便向記者介紹到德國該買什麼東西,從刀具、鍋、各種廚房用品到剃鬚刀、皮具,所有隻要是德國當地品牌、當地製造的東西都值得購買,相比國內價格物美價廉,而且可以用上10年20年,甚至可以世代相傳。
  另一件有趣的小事是,與記者同行的一位團員,因為“一不小心”買了“意大利製造”的刀具,儘管品牌相同,仍然要“費心”地返回商店,要求更換標有“德國製造”的刀具。儘管從錶面上看,無論意大利製造還是德國製造並無不同,但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德國製造的分量比意大利製造的要大得多。
  為什麼“德國製造”有如此大的魅力?這種影響力已經不是簡簡單單地某個權威機構的認證而獲得,而是這種對“德國製造”的信任已經深入人心,而且在世界上樹立起了標桿。作為一名中國人,在當今“中國製造”已經“走天下”的時代,對“德國製造”的這種影響力油然地產生欽佩之情,並期望在未來的某一天,“中國製造”也能這樣“昂然”地走向世界,成為各國民眾爭搶的產品。
  “德國製造”是如何保持這種影響力呢?在接下來20餘天的行程中,記者一直帶著這個疑問,最終有了些許答案。
  也許大家並不知道,“德國製造”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高質量”的代名詞,它也曾是“假冒、低劣”產品的標誌。由於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德國經濟遭到重創,工業革命的道路要比法國、英國等晚了幾十年。為了發展經濟,當時德國人通過剽竊設計、複製產品、偽造商標等手法,不斷仿造英、法、美等國的產品,以廉價的商品衝擊市場。在1876年的費城世博會上,“德國製造”被評為“價廉質低”的代表。而且,在1887年,英國議會通過新《商標法》條款,要求所有從德國進口的產品都須註明“德國製造”,以此將劣質的德國貨與優質的英國產品區分開來。
  之後,德國人開始反省,經過100多年的努力,終於將“德國製造”改頭換面。在記者看來,這種成功的“改頭換面”不僅僅源於德國人本身的民族性格特點,更是源於對規則的遵守。
  德國人是善於反省的民族,正如其對二戰期間犯下的嚴重罪行的反思一樣,其對產品高品質的追求已經深入人心。對產品高品質的追求,需要對產品施行嚴格的標準,並且貫徹之。中國人說“相由心生”,這或許從德國人菱角分明的長相就可以看出。對標準的制定和嚴格施行到了一定程度,有時難免就有“固執”和“死板”的印象。
  2014年12月14日,記者前往德國沃爾夫斯堡,參觀大眾汽車工業園。一進入園區,即被園區現代化的設計和專為孩子們設計的游樂場所吸引。原來以為汽車工業園只有汽車或機械展示,沒想到還有如此大的游樂場,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們來參觀游玩。這種人性化的設計,不僅拓展了工業園的多元化發展,更讓下一代年輕小朋友們從小感受“德國製造”的嚴謹與精準。
  園區兩棟高聳的圓形玻璃塔柱尤為引人註意。這是一個存放汽車的地方。成百上千輛汽車被層層環繞“疊放”在一起,通過中間一個高速運輸平臺,精準地猶如擺放玩具似地將汽車從一層放到樓上任何一層的任一方格;同樣地,上層任一方格中的汽車也可以被精確“取”下來。這一現代宏偉的設計讓記者看得眼花繚亂,抬頭望去,幾乎看不到屋頂,這塔有幾十層樓高!記者不禁感嘆設計的精準與機械化,而且高度節省空間,倘若未來停車場如此設計,想必能節省不少土地資源。
  德國人對於規則的遵守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生產上,而且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記者在德國20餘天的行程中,沒有碰到過一起交通事故。大家知道,德國是個高速路上不限速的國家,但是在高速路上卻沒有碰到過一起事故。而在市區,比如法蘭克福、漢堡、柏林,即便在交通高峰期,也幾乎看不到車輛之間搶道和加塞的情況,各車均在各自車道上行駛,而且註意避讓。
  由於12月是德國的聖誕季,在各大小城市的市政大廳前的廣場上都開闢了各種聖誕市場,賣各種聖誕物品、酒和香腸。許多當地居民和游客都來這裡相聚游玩,那場面猶如國內的“廟會”。但是,與國內不同的是,各種小店整齊規劃,地面整潔乾凈!
  我想,任何文化的形成都有其底蘊和沉澱,德國用了近百年的時間將“德國製造”重新詮釋和演繹,那麼,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如何將“中國製造”進行華麗蛻變,則是我們這一代人,甚至下幾代人的共同使命。而在實現這一使命的過程中,對規則的遵守則是一條重要的秘訣。
  (原標題:感受“德國製造”魅力:源於規則的遵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nmkhziz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